当前位置: 首页 > 名师风采 > 2012年度十名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介

2012年度十名最美乡村教师先进事迹简介

2013年03月25日 13:06:57 来源:衡阳县溪江乡溪江中心学校 访问量:357

一、徐德关先进事迹

  徐德光,男,1957年生,贵州省遵义市金鼎山镇金庄村人,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校长。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大板水次生带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500米以上。学校覆盖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着苗、汉两个民族的4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学校目前除校长外还有2名代课教师,22名学生。徐校长把学校看作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起跑线,作为一校之长他自然成为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19758月,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扇子林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山中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多年来,随着山民逐渐往山下搬迁,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山上的老师也陆续下了山,但徐德光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林小学,校长一当就是20年。31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为此,徐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二、邓丽先进事迹

  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在平凡中透着一股不平凡的骨气。

  她是一个朴素的女孩,在朴素的生活中追求不寻常的高度。

  她是一个要强的女孩,在奋斗中为自己的人生撑起一片蓝天。

  她就是邓凤丽,现为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工程系07应用电子(1)班班长。

  只有经历过,才会懂得,许多东西对于城市中有背景的孩子来说,也许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但对于一个农村贫穷的孩子来说,除了奋斗别无选择。命运捉弄人,尽管她非常好强,但高考的失利令她很失望。那时她伤心过,痛苦过。后来,她擦干了眼泪,选择了继续奋斗。那时她向父亲承诺:一定要上大学,一定要让自己成人成才;无论如何都要努力奋斗,为人生撑起一片蓝天。

  记得也是去年的这个时候,高中主修文科,理科底子弱的她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陷入了困境,专业课上老师的讲课,对于她而言如同听天书一般。她似乎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学业更是一片茫然,当时甚至想到过放弃。但他想起了对父亲的承诺,她继续刻苦钻研,埋头苦学,上课总坐在最前排,一下课就直奔图书馆,整天提着个很沉的塑料袋,里面装满了专业课的书和笔记,自己学不会的就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直到弄懂为止,晚上下了晚自习,她仍继续找教室学习,通常都学到十一点多才睡。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一的学期末,她以全班第二的总成绩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大二上学期多门专业课的重压下她仍然取得了总评第三的好成绩。在这三学期里她获得系“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三好学生”,院、系“优秀共青团员”,并获得院一等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

  在学习中她不但注重理论的学习,更注重实践的操作,每学期的实训她都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并帮助身边的同学完成实训任务,得到实训老师的一致好评。三学期的实训,她分别成功的做成了万用表、秒表记时器和收音机,每次的实训,她都感受很深,其中感受最深的一次就是做收音机,当时她以班级中最快的速度做好了收音机,可是令她失望的是她做的收音机竟然收不到台,当时她不服气,就去老师那从新申请了一份实训材料,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宿舍焊好了板子,从中她不断的琢磨研究,结果她不但把收音机做成功了,还把第一次的错误给找到了,并调试好了她做的第一个收音机,最终她在实训结束前交给了老师两个效果完好的收音机,当时她笑了,因为她深刻懂得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问题,尽而解决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学历水平,她报了南航的专升本,利用周末别人休息的时间去上课。经过她的不断努力,取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英语三级优秀证书,电子专业的中级电工和高级电工证,与此同时,这学期还准备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国家内审员的考试。此外,她还积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开拓了眼界,健全了知识结构,是奋斗的风向标指引了她,精彩了她的学业人生。她会继续把握好奋斗的方向,不断的去追求,去进步。

  作为07电子(1)班的班长她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要让班级具有较强的凝聚力,让同学之间的相处更融洽。工作中,她认真做好班主任与同学们间的桥梁搭建工作,能够及时的做到上传下达,积极配合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平时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组织策划院、系布置的各项活动。在“三帮活动”和“入党积极分子及班干部做同学们的榜样”的活动,她积极组织班级里的入党积极分子和班干部帮助班级中成绩差的同学,实行“一帮一”的结对,她个人主动承担班级中最重的任务,帮助班级中一位受学业警告的同学,她经常找那位同学谈心,和他交流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帮那位同学找出落后的原因,把自己的笔记借给那位同学看,指导那位同学圈划学习的重点,并时时鼓励那位同学以此来激发他学习的意志,在她的热心帮助下,那位同学通过了大二上学期所有的考试课程,同时班级的整体成绩也提高了,好的学风形成了,看到同学们都进步了,她也感到很开心。她带领着大家共同努力,最终班级好几个宿舍多次被评为院系级“文明宿舍”,她的宿舍连续被评为院“文明宿舍”。

  生活的贫困并不能阻断她心灵深处的执著追求,在求学道路上积极奔走的她深深的体会到应该有更多的精神追求。思想上,她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她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谦虚的态度,自我鞭策和完善,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争取加入中国共党。该生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爱心捐款捐物,青年志愿者义务劳动,入党积极分子景光小区服务,入党积极分子去红枫敬老院服务等。

  她始终本着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笑对人生!刚刚入学时,那大笔的学费,是家里人的东拼西凑和国家的助学贷款给了她最大的帮助。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大一进校以后,她就向学长们主动打探勤工助学的情况。没想到在进大学的第二个星期天,她就通过老师找到了一份在系实验室勤工助学的岗位。一开始她对大学实验室的情况不熟悉,第一次进实验室工作的情况至今她仍记忆犹新,当时是打扫实验室的卫生,她干的很卖力,不一会工夫就把实验室给打扫的干干净净,结果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被她当作垃圾丢掉的一个破旧的本子,却是同学们前一个学期做实验的签到本,那可是要存档的记录啊!还好实验室的指导老师没有责怪她,不过她的心里很难受,总感觉自己做错了一件大事,那天晚上她失眠了,从此她也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细心,哪怕是最简单的小事也不能含糊。后来她总是认真细心的对待每件小事,在实验室做的也很好,她学会了简单器材的维修,提高了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她做好专业课的实训打下了基础。正因为有了出师报捷的快乐,她对jian职工作也更有信心了。一年多来,利用节假日在超市做过果维康维生素片的促销员,在服装店做过营业员,在服装厂打过零工,发过传单……虽然每份工作都很劳累,但是她从不抱怨。大二开学初在给学弟学妹们讲自己的学习和打工的经验时却为母亲的劳累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或许母亲劳苦工作的一切才是她心头最大的伤痛,因为父亲早早的失去了工作能力只有母亲一人支撑整个五口之家,所以她拼命的为家里省钱减少父母的经济压力,她时常对自己说:走自己的路,前面有石头,你就搬开它,继续前进,千万不要回头,更不要绕过去。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走下去,她相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挑战人生,掌握自己的命运,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接受我不能改变的,改变我能改变的”环境本没有好坏,看你如何对待,命运无法改变,但是事在人为,只要奋斗,定能成功。

  三、宋玉刚先进事迹

  14500米--这是宋玉刚工作所在的拉萨墨竹工卡县日多乡小学的海拔高度,冬天这里连打火机都打不着。宋玉刚是“藏二代”,父亲1954年进藏,参与青藏公路建设,出生成长在西藏的宋玉刚1997年,也就是22岁时从拉萨师校毕业,被分配到日多乡中心小学。

  28年--走进偏远山沟,从失落到眷恋。宋玉刚为工作,自2003年起,一直未能探望已退休回到河南养老的父母。只是父亲2010年曾来过一次西藏见面。宋玉刚惦念年迈双亲,也牵挂着学生和工作,面对两难选择,他每次都选择留下。

  313年--宋玉刚从22岁起投身西藏山区教育,把13年青春岁月献给了他所深爱着的藏族孩子。说藏语、吃糌粑,融入藏民生活,他成为藏族学生爱戴的“汉族阿爸”。工作13年来,宋玉刚几乎去过每个藏族学生家里家访。夏日,跋山涉水;冬季,踩冰踏雪,山路崎岖,加上高原缺氧,家访路途漫长而艰辛。日复一日的练习、打磨,四年努力,宋玉刚终于能用藏语表达,跟藏族学生家长交流不再有障碍。

  4、宋玉刚逐渐适应了山区教学环境,同时,爱情也悄然降临。2004年,藏族姑娘德吉措姆调入小学,两年后宋玉刚和德吉喜结连理。

  5、宋玉刚的两次调动机会,一:根据西藏当地规定,在高海拔艰苦地区工作满五年,可申请调动去条件较好的地方任教;二:从南京晓庄学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宋玉刚,上集要求调到县教育局工作,但两次机会宋玉刚都放弃了,因为他已经深深爱上藏区的土地、藏族孩子和自己的事业。

  6、宋玉刚最突出的贡献:在相关部门支持下、在他的教授下,目前日多乡小学全部学生都掌握了电脑知识,教师也能熟练使用电脑制作课件,宋玉刚还经常通过网络下载全国优秀课件,让牧区的藏族孩子和大城市孩子一样,接受最先进的教育。

  四、于贵勤先进事迹

  承德新闻网76日讯于贵勤,承德县三家乡孤山小学校长,19563月出生,198710月入党,大专文化。

  于贵勤同志从教30多年来,她把爱洒向山村,让孩子们享受知识快乐同时,感受到了伟大的母爱,无愧于中国的“乡村女教师”。200710月当选为十七大党代表,曾三次作为河北省代表进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中央电视台曾三次进山将她的事迹拍成《冬天里的故事》、《梦圆孤山》等专题片播出,2010年,参加省委宣传部、省总工会组织的河北省“全国劳动模范”事迹巡回报告团活动。

  1980年,于贵勤在邓上乡东三十家子村当上了一名人民教师。从此,她就和学生、教育紧紧地连在了一起。199010月,组织上决定把她从条件优越的一所县级重点小学调到河北与内蒙交界的北大山脚下—孤山小学任教。这里距县城240多华里,是个山老边穷、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人才短缺的穷地方。当时的孤山小学只有一个5元钱的手摇铃,12间破旧的教室,一张课桌要挤四名学生上课。学校的校舍因年久失修缺门少窗,既便生着火炉,也会被冻的瑟瑟发抖。那年冬天,别的班级因教室太冷不能上课陆续放假了,因为带的是毕业班,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她就把全班学生都领到家里上课,没有黑板,就用面板代替;没有板擦,就用毛巾代替;没有桌椅,就用木板搭成座位。这样,她的家就成了孤山小学的“临时课堂”。“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她把昔日名列全乡教学水平倒数第一的毕业班的学生,全部送入了初中。这一年,她被任命为该校校长。教学成绩上来了,剩下最让她头痛的事,就是改善办学条件。怎么办?只能向上级争取资金。因为家离车站远,每次跑出来一趟,她都要半夜4点就起床,路上没有一个人,还要经常顶风冒雪,就这样一趟趟、一回回。凭着一个党员的坚定信念和对事业的矢志不渝的精神,还有对孩子们的爱,20多年来,她先后为学校争取资金、物资合计200多万元,使孤山小学的教学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一个占地1.3万平方米、能容纳200多名学生上课的小幼一体、六年一贯制、一流乡村寄宿小学展现在了人们面前。

  于贵勤同志爱校如家,20年没休过假期和星期天,就连丈夫脑瘤手术,女儿腿骨折,父亲去世她都没有耽搁学校的工作。2001年,她的丈夫患了脑瘤,住进了北京的一家医院,可就在丈夫手术完的第5天,因为学校还有很多事等着她,她含泪辞别了丈夫,坐上汽车回到了学校。冬天为了不让孩子受冻,每年长达5个多月的取暧时间,没有节假日,除了主持学校日常工作外,还义务当起了锅炉工,并且一烧就是8年,因为长年的劳累患上了心脏病,没办法只能吃着止痛药硬挺,累得有时站在锅炉帝旁拄着两米多长特制炉钩就睡着了。没有别的,就是一份执着,一份责任,一份感情,一份爱。县领导曾考虑到她这么多年实在太辛苦,想给她换个舒适轻松点的工作环境,但是她得知后主动找到领导说:“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我,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我不走”。就这样她一干又是10年。

  于贵勤既是学生们的老师,又是他们的亲人。她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献出了全部的爱。她20多年如一日扎根偏远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她的敬业精神受到社会广泛的赞誉。她从有着优厚待遇的地方走进孤山,在这里,她奉献了她的青春和她全部的爱。同时,她的崇高与伟大也从孤山村升起,并不断传播开来,走进全国人民的心中。多年来,于贵勤为学生的生活费、学费、医疗费究竟花了多少钱谁也不清楚,但人们知道于贵勤每月的工资根本剩不了多少,为了补贴生活她把新房子给卖掉了,一家人过着粗茶淡饭的生活。于贵勤就是这样无怨无悔的把一颗慈母的心,慈母般的爱全部用到了学生身上,在这条艰辛而充满希望的育人创业路上,她真正做到了无私忘我。对于李德福、李德民、李德新这三个孩子来说,遇上于老师是他们一辈子的幸福。由于父亲车祸去世,母亲难负生活压力,改嫁去了遵化,三兄弟面临着辍学和生活的难题,知道这个情况后,于贵勤毅然承担起了抚养的责任,一晃就是11年。现在三个孩子都早已长大成人,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孤山村20年来没有一个孩子因为没钱而辍学,有200多名贫困生受她的资助完成了学业。

  于贵勤同志2001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3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20057月被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北十大女杰”称号并记一等功;20092月被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中国十大女杰提名”称号;200912月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妇女工作委员会授予“全国老区妇女创新创业标兵”称号;2010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五、刘效忠先进事迹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和中央一套节目中先后播发了最美乡村教师木兰县五一村小学刘效忠的先进事迹。看后感受颇深。今年58岁的乡村教师刘效忠老师是黑龙江省木兰县东兴镇五一村小学的老教师,就是这样一位普通但不平凡的人。在一个二十几户人家的自然屯——西二屯,一干就是三十余年。

  刘效忠在三尺讲台上,用青春和热血放飞了大山的希望;把心血和汗水流给了这里渴望走出大山的孩子们;用大山般的师魂,震撼着西二屯人的心灵。他平凡的付出,给西二屯人带来不平凡的明天,也在木兰的教育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西二屯的适龄儿童无一辍学,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西二屯,先后有18名学生考入全国统招大学。他的这种爱岗敬业、任劳任怨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六、马复兴先进事迹

  马复兴(候选人编号402)男,50岁,回族,中共党员,青海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小学教师。

  他没有双手,却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了29个春秋,字写得工整,画画得漂亮。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却用小小的黑板让农村的孩子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

  马复兴出生仅四个月时,掉进了炕下的火堆里,从此失去了双手。19813月,马复兴由村党支部书记推荐,成为了下麻尔村小学的民办教师。面对有些学生和家长不放心的目光,马复兴用自己的顽强努力和坚韧执着,终于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马复兴主动承担了和正常人一样的工作量,一周教二十几节课。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多累多苦,他都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拿备课来说,因为残臂写字比较慢,别的老师备完课了,他还在备课,几乎经常熬到凌晨一两点钟,可从未耽搁教学进度。马复兴的一位同事不无敬佩地说:“也就是他,如果换了别人怕是一堂课也教不下来。他经常上完一堂课下来,头上、脸上、衣服上落满了粉末,吞食的‘粉灰’肯定比我们多得多。就这样,他干了29年,干得还很出色!”

  下麻尔村地处青海省封闭落后的脑山地区,部分群众教育意识淡薄,曾经存在比较严重的学生辍学现象。面对这种情况,马复兴坚持不懈地到辍学的学生家里挨家挨户做家访,即使有时候遇到学生家长的不理解,自己遭受委屈也无怨无悔。最终,他凭借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打动了学生和家长,不仅使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还逐渐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多年来,在马复兴的努力下,有200多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有很多还考上了大学。如今,下麻尔村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已达100%

  马复兴对学生和学校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学生身上,他能释放出爱的最大潜能。每天早上,他总是第一个赶到学校,晚上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他的妻子、同时也是他的同事赵玉花说,老马离开学校就感到寂寞,学校就是他的家。他的学生说:“马老师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当别人问他辛辛苦苦图什么时,他回答:“我啥也不图,只要我的学生从我的付出中能学到文化,成为有知识的人,我就满足了。”

  马复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教育论文征文一等奖,被评为青海省职业道德模范、青海省双十佳标兵、青海省优秀教师等。

  七、陈万霞先进事迹

  偏僻的小乡村,简陋的房舍,十几位的教师,300个留守儿童,一个注满爱的“阳光信箱”,便构筑了一个充满爱的“阳光小学”。在这个乡村学校,有一位“最美校长”,她的名字叫做陈万霞,她对这所学校倾注了她全部的爱和希望。

  2006年,已经在县里一所民办学校任教的陈万霞在得知大魏村的孩子上学不方便,又不安全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向县里的学校递了辞呈,雷厉风行地回到大魏村,在一个多月的耕耘下,终于在废弃村小的基础上开办了一所寄宿小学,让孩子们有了安全的学习环境。

  这位校长不仅仅是校长,不仅仅是老师,她还是300多名留守儿童的母亲。在这个村庄里,孩子的爸爸妈妈多数在外打工,在孩子最需要母爱的成长时期,在孩子最容易感到孤独害怕的时期,陈校长放弃了照顾自己的孩子,却选择了照看这300多名留守儿童,,她这是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无私精神。谁不向往城里那优厚的待遇,那优越的环境?谁不希望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陈校长却选择了这个僻静的小山村,她说:“村里的留守孩子离不开我,离不开阳光小学,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被学生需要。”她给以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以孩子母亲般的呵护,孩子们在她爱的阳光下沐浴成长,孩子们在她爱的灌溉下学会长大。她眼角深深浅浅的皱纹,是她日夜为孩子操劳所留下的,但在孩子们眼中,她是最美的校长,最美的母亲。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的职业是令人敬佩的,教师的职业是令人崇拜的。教师呕心沥血都是为了自己的学生,总有这样的教师,他们把每个孩子都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栽培,悉心呵护,他们的爱不带一点虚情,不掺一点假意。他们的爱比山高,比海深,他们的爱值得我们用一生去铭记,去感恩。他们不仅用知识灌溉孩子们的大脑,还用爱心温暖孩子们的内心。如果说孩子是祖国娇艳的花朵,那么教师就是辛勤灌溉的园丁,如果说孩子是明天灿烂的阳光,那么教师就是托起太阳的晴空。

  陈校长不仅为孩子们搭建了一个安全美好的学习环境,还为孩子们建筑了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园。它的汗水与心血融化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为每一个孩子打造了一个温暖可爱的小屋,孩子们住在这个小屋里,满心的安全感,满心的幸福感,这对于一个校长是何等的欣慰与荣耀呀!

  “最美校长”美的不仅仅是外表,更重要的是美的是内心。这种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传递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她将我们乡村教师的时代风采展示得淋漓尽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效仿学习的楷模。她的爱在阳光下更加显得耀眼夺目。

  八、吴金成先进事迹

  据华声在线-湖南日报918日报道(通讯员晏璐记者何国庆)914日上午,“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捐赠仪式在凤凰县禾库镇茶寨小学举行。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携手爱心企业蒙牛集团为茶寨小学捐赠20万元现金及部分学习用品,用于改善“最美乡村教师”吴金成及学校的学习生活条件。

  茶寨小学目前共有48个学生,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占了八成。“80后”乡村教师吴金成,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深圳教书等机会,最终选择在家乡禾库镇茶寨小学当个代课老师,每天拿起锄头当农民,放下锄头当老师。一人担起校长、老师、管理员、维修工等学校的全部职责。为补贴孩子们的教学费用,他每天早起,利用上课前的几个小时磨豆腐去集市卖。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吴金成老师的事迹感动了全国观众和读者,荣获“最美乡村教师”称号并陆续得到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

  九、阿力甫夏先进事迹

  观看了“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阿力甫夏”的事迹后,深深的感动了我,距离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130公里的昆仑山里有一个马尔洋乡,这里海拔3100米,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就连手机信号在阴天时都会消失,从县城到这里,坐汽车要近10个小时。乡里有个寄宿小学,学校里的61个塔吉克族孩子从没有走出过大山,曾经,学校的校长、老师、保安、保姆、厨师都是同一个人——29岁的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

  不久,在马尔洋乡寄宿小学,见到了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和他的学生们。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寄宿小学的教室、宿舍和食堂都是平房,这些平房中间围出一片可称作操场的空地,凸凹不平的地面上架起了一个没有篮筐的篮球架,学校背靠刀削一样陡峭的山壁,在学校与山壁之间,有一排笔直的白杨树,还有一条河。

  1019日下午,阳光正好,校长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站在学校的操场上,和孩子们一起做着游戏,嘴角挂着微笑。他是个典型的塔吉克族俊小伙,一米八的大个,高鼻梁、大眼睛,皮肤粗糙黝黑。

  他说,他曾经从乡里的寄宿小学逃走过。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家在塔什库尔干县城内,从小向往参军,但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因“撞车”,阴差阳错地上了喀什师范学校,2004年毕业后,由于暂时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书,在一家修理厂打工。

  他说:“打工第二年,我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县里把我分配到了离家50公里的班迪尔乡寄宿小学教汉语。”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到学校一看,教师宿舍里连张床都没有,地面是土地面,“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络。”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没呆几天,他连招呼都没打,提着行李“逃”回了家中。

  他的父亲是一位翻译,通晓汉语、维吾尔语以及塔吉克语,在当地人中比较有威望。这位72岁的老人身板硬朗,目光明亮,老人说:“阿力甫夏当时不愿意去乡里,我给他说,一个月挣两千块钱和教一个孩子知识,是不能画等号的事情,教书教育人是在行善积德。”

  听了父亲的话,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忍着怨气,答应去学校教课。“后来他跟我说,是孩子们说服了他。”他的父亲说。

  到学校后,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买了两瓶白酒,在宿舍里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起不来床了,这时,一个学生走到他床边,怯怯地说:“老师,快起来,给我们上课。”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自己感冒了,不能上课了。这个学生出去拿来感冒药送到他床边,他被打动了。“学生买药的钱是他爸爸给他买本子的3块钱,我当时非常感动,觉得我太自私了。”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他拿出5块钱,让学生用3块钱买本子,另外两块钱买一些糖,分给其他学生。

  “当我走进教室,听到学生们齐声喊‘老师好’时,感觉十分激动,又很兴奋。”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就这样,他在班迪尔乡寄宿小学待了下去,天天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上课。每当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到县城开会回来时,准有一堆孩子守在大门口,见到他就扑到他身上又闹又玩。

  有曾与他共事的老师笑着说:“这些孩子,就认阿力甫夏,只写他布置的作业。”

  后来,班迪尔乡寄宿小学盖了新教室,通了电,有了手机信号。

  今年3月,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接到塔什库尔干县教育局的通知,让他到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当校长,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离开班迪尔乡寄宿小学时,孩子们在校门口送我,我往前走着,但总觉得迈不开步子,我舍不得那里的孩子们。”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到马尔洋乡寄宿小学上任时,哥哥开车把他送到达坂下,由于大雪封路,他只能步行继续前行。20公里的路程,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走了11个小时,等到达学校后,他的脚指甲都被冻掉了。

  这里比以前的班迪尔乡寄宿小学条件更差,没有电,冬天没有路,气温在零下30多摄氏度,前一任校长已经辞职了。而且,这里除了他和十几个孩子外,再没有其他人了。在这个几乎是新疆最西边的乡村里,早晨8点半天依然是黑的,他就要起床为孩子们准备早饭了,一个人摆弄着大蒸锅、餐具。早饭做好后,孩子们也陆续起床,到学校后面的河坝里洗漱。“我刚来时,孩子们的手脸都脏乎乎的,饭前洗手都是我教他们的。”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

  吃完早饭,便开始上课,十几个孩子分属学前班到三年级,基本上都没有汉语基础。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把他们集中在一个教室里,一同教汉语,到了中午,他还要一头扎进厨房,再给孩子们弄午饭。

  一天下来,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忙得团团转,等孩子们都入睡后,他还要充当保姆的角色,查房,给孩子们盖被子,把孩子们的脏衣服收走,在自己的宿舍里洗干净,看着孩子们的袜子破了,又一针一线地给缝上。忙完这些,他还要准备第二天的课程,等他睡觉时,往往已是凌晨时分。

  就这样,他身兼了校长、老师、保安、保姆、厨师,“真是把男人女人的活都干了”。

  在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当了一个星期的校长,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忙得顾不上自己,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他想家了。“在家里,我看电视,妈妈端来吃的,我专拣好吃的吃。”他说,当时他一肚子委屈,忍不住哭了出来。他再一次出逃了。回到县城的家里,他对父母说:“我不干了,我要辞职。”

  “他当时不想干了,还质问我为啥哥哥姐姐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都比他好,为啥我对他这么狠心,可你想一想,那个学校只有他一个老师,如果他走了,谁去教孩子们,我当然不能同意。”他的父亲说。而此时,为了孩子们,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即将要订婚的女朋友也吹了。面对父亲的劝解,他摔门而出,直奔喀什市,借住在朋友家里。

  一个电话却改变了他的想法。一天,他教过的班迪尔乡寄宿小学的学生们给他打来了电话:“老师,我们几个考上中专了,都学的汉语专业,多亏了小时候你给我们打的基础,我们以后也要回家乡,跟你一样当老师。”学生们的电话,让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想起来祝贺孩子们。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又回到了马尔洋乡寄宿小学。“我以前总觉得工作就是为了赚钱,但经历了这么多事情,我觉得给孩子们教授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比我自己赚钱更有意义,我留下来,是为了让他们能走出大山。”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他终于找到了人生方向。

  马尔洋乡的村落非常分散,用当地人的话说,就是一个山沟一个村庄。最初,马尔洋乡寄宿小学只有十几名学生,全部来自离学校比较近的布户吉拉甫村和努希敦村,而乡里还有离学校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皮力村、热斯卡木村等村庄的学生并没有来上学。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教育,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8月、9月临开学时用了20天时间,走访了40多户村民家,最远的热斯卡木村连他自己都说不上有多少公里,只知道这个不通公路的村庄要翻三个达坂经过红其拉甫才能到达,走过去要7天时间。

  出发时,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背了10个馕,每天至少要走12个小时的路,每天都走到两腿发抖,渴了就喝叶尔羌河里的水,晚上住在途经的村民家,脚上磨出的水泡一个接一个,他说:“一路上不敢骑骆驼,因为骑骆驼会大腿疼,到时候就走不动路了。”整整走了一个星期,他才来到热斯卡木村。

  9岁的艾拉提就居住在热斯卡木村里,他的父亲加萨拉提以放牧为生,艾拉提天天跟着父亲学着赶羊群,或者坐在山坡上,用树枝在地上画着自己也看不懂的符号,加萨拉提说:“出村子没有路,学校又没有老师教课,不如让孩子在家学放羊。”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到来,让加萨拉提很意外,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明来意后,起初遭到了加萨拉提的拒绝,加萨拉提说:“家里穷,没有钱给娃娃准备行李,而且这么远的路,一出去都不知道多久才能见到娃娃,所以我不同意。”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像加萨拉提这样的家长有很多,我给他们一遍遍地解释,学生只有学好了知识才能走出大山,想尽办法把学生接到学校。”除了热斯卡木村外,皮力村也没有通公路,到这个距离学校70公里的村子要横渡叶尔羌河24次,通过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的努力,现在学校从学前班到三年级已经有61名学生了,而且,也有了14名教职工。

  阿力甫夏•依那亚提汗说:“现在这些孩子就是我的全部,我是真的懂了教师这个职业,也是真的舍不得这些孩子们。”

  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祖国的花朵,才有希望,孩子们能上学,能读书,才能为祖国做贡献,向这位美丽的乡村教师致敬!

  十、肖山先进事迹

  央视网消息:今天的“走基层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继续关注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的故事。肖山是一名年过不惑的山西汉子,他在国家级贫困县的海南琼中中学,建起了一支业余的女足队伍,没有钱,他靠种菜拾荒支撑球队,他带着这群完全没有基础的黎族姑娘克服种种困难艰苦训练,却在第一次走出海南,参加全国女足冬训时,以大比分告负,面对这样的当头一棒。琼中女足后面的路要怎么走下去?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那输得很惨痛,打预赛的时候,最少5个到6个,最少的,多的话能打9个。我们还直给这帮孩子打气,我们刚练多长时间,他们练多长时间。我们教练员要是在队员面前,要是松了的话,队员的自信心就更没了。

  在惨败的比分背后,这次冬训也给肖山留下了宝贵的收获。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但是从场上看出一些东西来,什么东西,最起码我的速度比你快,我的拼劲比你足,这是我们的精髓。

  冬训回来,肖山发现,姑娘们训练更为拼命,经常主动加练。相互的理解,让肖山与孩子们越走越近。一次队员过生日,肖山正在发高烧,他偷偷从医院跑出来,挂着吊瓶参加了生日晚会。

  肖山的妻子吴小丽:最后浑身发抖,头痛,发抖,我就在那搓手,好多孩子都给他搓,给他按摩,把所有的衣服都给他盖在身上,肖教练在那里抖,没事儿没事儿,你们去唱你们的歌。

  陈巧翠:就有种感觉有教练什么事都不怕,那种。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和球员关系)慢慢慢慢一点一点拉近,到最后他们叫我足球老爸。吃饭的时候,几个队员过来,就讲的这个话,教练谢谢你。我说你们长大了,知道这里面的一些艰辛。

  慢慢地,在琼中县,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自己县里还有这么一支女足队,人们也开始用自己的力量支持县里唯一的这支球队。肖山的妻子吴小丽一次去市场买10块钱一根的牛骨头给队员们熬汤,卖肉的两位女摊主知道了孩子们补鞋训练的事情,一边擦眼泪,一边剁好牛骨头交给吴小丽,不肯要一分钱。全县的乡镇干部,多次你十块,我一百地捐钱,给孩子买足球,买袜子,凑打比赛的路费。

  200911月,全国U16女足锦标赛在河北涿州举行,琼中女足一举获得全国16岁以下女足锦标赛季军。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三年当中是最大的一个荣誉了,从逆境当中,这个心理,她们一直想爆发,想我觉得我们应该行,进了前三的时候,那个心情整个都爆发出来,他们说我哭了,我好像没哭,但是队员都哭了。

  2010年全国女足18岁以下锦标赛,这是琼中女足第一次代表海南参加全国成人组的比赛,获第四名。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自信心一增加之后,从训练,比赛,各方面都有提高,一个质变。那个时候我觉得一天一变,一天一变。

  6年的岁月,孩子们成长了,对足球,对人生的道路,有了自己的理解和期望。

  可是,也有队员离开了这个团队。迫于家境,她们回到了千千万万琼中女孩的生活道路上,或者去打工,或者照顾家人,或者,结婚。琼中女足最早一批24名队员里,已经离开了11人。

  但更多的人坚持了下来。2011年夏天,6名琼中女足一队队员,获得了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并在通过文化课考试后,顺利进入了海南师范大学。这样的结果甚至让家长难以置信。

  家长们眼中的“奇迹”还在继续。2012年,又有7名队员考入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对于46岁的肖山来说,把更多的琼中姑娘送进大学,改变琼中,改变海南足球,成为了他后半生的人生寄托。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我的初衷就是希望这帮孩子上大学,能够撒满海南的市县也好。她们每一个可能带出2030个学生,10个带出200个,20个带出400个,那时候海南足球就腾飞起来了。

  最让肖山欣慰的是,琼中女足队员陈欣、王丽莉还入选了国家女子足球队中青集训队。

  海南琼中中学支教老师肖山:她已经具备了一个优秀运动员的一个素质,比我高水平的教练,一带的话,可能就出来了。他们能进国家队,谁带的,我带的,我是多么的自豪,我没有达到的那个高度,但是我带的队员达到那个高度了。

编辑:周长青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衡阳县溪江乡溪江中心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湖南衡阳县溪江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