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成果展示 > 教育复兴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维权机制的完善

教育复兴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维权机制的完善

2013年03月11日 22:45:52 来源:衡阳县溪江乡溪江中心学校 访问量:334
                教育复兴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维权机制的完善

    教育是在培养奴仆,还是在成就主人,这很大程度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未来。进入21世纪,人类充分享受了科技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但是在发展教育方面,世界各国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在个性和共性的发展、在评价和选拔机制、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在自由和专 制、在思想和品德教育、在素质和应试教育等等方面,依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颈瓶,社会越功利,童心越远去,做最好的自己,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只能停留在理想的境界,更多的是,思想和身心的禁锢,体制和个性的矛盾,教育自主和行政它主,教育投入和高效低耗,教育改革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沉重主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落下帷幕,紧跟着也许就是血腥的招生和录取了,这大学的入口质量,成为了各学校引以为豪的强势竞争兆头。在一考定终身的中国,在名牌大学寒门学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高考成了唯一较为公平的赌注,与此相适应的高考备战越来越走向应试的极致,超级中学逐步垄断名牌大学生源,成为名牌大学生制造工厂。目前,从高一到高三的所有卷子,究竟有多少?昨日,一张题为“晒考卷”的图片在网上热传,据统计,这些“从高一到高三基本没扔过”的考卷摞起来有2.41米。这是一份沉重的答卷,这是一种精细化管理恶果,这是一个举世震惊事实,这是一个值得让所有教育中人深思的价值疑问,近乎摧残式应试恶果,却是饱受社会各界欢迎的一致声音,当一个个源于压力而不堪重负的生命消失后,我们不禁要问,生命的主题是痛苦还是幸福?为何在这样的一场血站中,学生和教师始终都不能突围呢?教师的觉醒,教师的维权,教师自主施教,面临着极大地尴尬!

    有人说,教师的手里掌握着民族的未来,这一点也不夸张,没有自主,缺乏自由,教师沦为评价的奴仆,学生的命运同样难以改变,民族复兴亦是任重道远,当国内课改高呼着学生第一,学生课堂教学主人时,我们也越来越发现,学生在这种呼声中所得到的实质性改变却是微乎其微,更为严重的是,学生的被关注反而越来越缺失,当所有教育中人都在以维稳为主体,以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时候,学生能有的自主时空也将越来越少,其最主要的原因来自于教师。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奴性的教师,自然也很难培养出刚性的学生,教师的权利得不到基本的保障,教师都无法有效维权,学生的各项权利自然也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当社会将所有的期待压倒教师的身上,教师能作为的是极其有限的,剥开虚荣下的面纱,教师是一副千疮百孔的面容,现在的教育,教师需要做的,远不止于传道授业解惑,社会各个部门的介入,本部门领导的指手划脚,教师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沦为副业,教师还是保姆、保镖、保安、医生等等,不仅如此,教师还时常受到来自学生、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员的威胁,打骂老师的事情时有发生,当教师的种种权利受到侵害,却又是维权无门的时候,教师很容易将这种消极的情绪带入到工作中去,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成长。

    人们不禁要问,是谁给了学生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老师愿意吗,谁不想能轻松一点,可问题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容不得教师轻松,社会各界把教师推向神坛虚名的地位时,教师的权利却也越来越缺乏应有的保障,我们教育学生有些什么权利,学生应该则么样去维权?问题是我们教师的权利都得不到有效的维护,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能学会真正的维权吗?也许逆来顺受就成了师生们的共同选择,当今时代下,一个不懂得如何有效维权的公民,自然很难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人,体制如此,关键是我们需要有能战胜体制的勇气和策略,完善教师的维权机制,有利于实现教师在体制范围内的突围,法律赋予我们教师有教育教学的权利,有教育科研的权利,若是我们教师能够在法律的范围内能够有效地寻求突围,其实我们还是可以改变学生的,关键是我们施教为生的课改需要完善的权利机制来保障,外界各种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内容要求不会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我们教师能够对这些非教育教学的繁重副业说不,君不见,围观的行政领导一大堆,都在指手画脚,做实事的却又只是少之又少的几个基层教师,这种情况下的教师能有多大作为,别再为教师添加副业,让教师能一心一意教师育人,教师的权利有保障,教师的付出有收获,教师能享受教育教学的成就感,教育也就是一番可喜的天地,教师施教不能自主,何来学生真正自主,压力的下移,迟早要压垮我们年轻的一代。

    前不久,欣闻教育部将要设立《教师申诉法》,可见,高层也认识到了维护教师权利的重要性,更为现实的是刻不容缓,近来,连续听到一些教师的自杀事件,希望这些都是一次次警钟,能有效唤醒全社会对教师权益的关注,切实保障好教师的各项权利,建立完善的维权机制,更会有教师主动施教的热情产生,改变教师的生存环境,进一步解放教师,让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潜心教育教学,积极去走进学生,去关注学生,更会有学生的健康成长,更会有学生的高效学习产生,更会有学生的真正自主学习的产生。

编辑:周长青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衡阳县溪江乡溪江中心学校 特此声明。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湖南衡阳县溪江乡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